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,即得到灵活就业工资。缴费年限越多,退休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越多,两者程正相关。
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按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%-300%为基数计算缴费,缴费比例为20%;其中8%部分入个人账户,12%部分入社会统筹基金。
累计缴费15年,男满60周岁,女满55周岁,可按月领取养老金,并且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,和国家干部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、企业职工一样终身享受养老保险待遇,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。
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额度的主要因素:
1、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: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,在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不变的情况下,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、职工平均工资越高,基础养老金账户额度就越高。
2、缴费年限:养老保险实行“多缴多得”的基本原则,缴费年限越高,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账户养老金都会增加。
3、缴费基数: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,一般按照最低60%的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。对于部分收入较高,想年老时拿到更高的收入,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适当调整缴费基数,最高为300%。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不变的情况下,月基本养老金额度与缴费基数呈正比关系。
4、退休年龄:参保人退休年龄越高,缴费时间就越长,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额度也就更高。此外,大多数省市在调整当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时,都会针对高龄老人和缴费年限较高的参保人员制定相应额度的补贴,适当增加自己的缴费年限,能直接提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水平。
5、个人收入水平。在缴费比例和缴费年限不变的情况下,收入水平越高,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额度也就越高,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额度也会高很多。
【示例】
假如一名职工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养老保险,60岁退休,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,累计缴费年限为20年,计算不同缴费基数下的基础养老金额度:
平均缴费基数为60%:(5000+5000×0.6)÷2×20×1%=800元;
平均缴费基数为100%:(5000+5000×1.0)÷2×20×1%=1000元;
平均缴费基数为300%:(5000+5000×3.0)÷2×20×1%=2000元
当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:
平均缴费基数为0.6时,基础养老金=(5000+5000×0.6)÷2×40×1%=1600元;
平均缴费基数为1.0时,基础养老金=(5000+5000×1.0)÷2×40×1%=2000元;
平均缴费基数为3.0时,基础养老金=(5000+5000×3.0)÷2×40×1%=4000元。
这里只作为一个例子,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基础养老金账户中的额度,在社会平均工资不变的情况下,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增加,都会引起基础账户养老金成倍地增长。由于个人账户额度只与账户总额和退休年龄相关,缴费基数和参保年限变动导致的变化就很直观了!
在缴费基数确定后,由于灵活就业人员需要缴纳20%的社会平均工资,其中只有8%能进入个人账户,对于高收入者来说,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是很不划算的,这种参保方式只适用于中低收入者。